当前位置: 首页>后端>正文

分布式锁用redis好还是zookeeper好?

提到锁大家肯定有了解,像 Synchronized、ReentrantLock,在单进程情况下,多个线程访问同一资源,可以用它们来保证线程的安全性。

分布式锁用redis好还是zookeeper好?,第1张
图片

不过目前互联网项目越来越多的项目采用集群部署,也就是分布式情况,这两种锁就有些不够用了。

来两张图举例说明下,本地锁的情况下:

分布式锁用redis好还是zookeeper好?,第2张
图片

分布式锁情况下:

分布式锁用redis好还是zookeeper好?,第3张
图片
就其思想来说,就是一种“我全都要”的思想,所有服务都到一个统一的地方来取锁,只有取到锁的才能继续执行下去。
分布式锁用redis好还是zookeeper好?,第4张
图片

说完思想,下面来说一下具体的实现。

Redis 实现

为实现分布式锁,在 Redis 中存在 SETNX key value 命令,意为 set if not exists(如果不存在该 key,才去 set 值),就比如说是张三去上厕所,看厕所门锁着,他就不进去了,厕所门开着他才去。

分布式锁用redis好还是zookeeper好?,第5张
图片

可以看到,第一次 set 返回了 1,表示成功,但是第二次返回 0,表示 set 失败,因为已经存在这个 key 了。

当然只靠 setnx 这个命令可以吗?当然是不行的,试想一种情况,张三在厕所里,但他在里面一直没有释放,一直在里面蹲着,那外面人想去厕所全部都去不了,都想锤死他了。

Redis 同理,假设已经进行了加锁,但是因为宕机或者出现异常未释放锁,就造成了所谓的“死锁”。
分布式锁用redis好还是zookeeper好?,第6张
图片

聪明的你们肯定早都想到了,为它设置过期时间不就好了,可以 SETEX key seconds value 命令,为指定 key 设置过期时间,单位为秒。

但这样又有另一个问题,我刚加锁成功,还没设置过期时间,Redis 宕机了不就又死锁了,所以说要保证原子性吖,要么一起成功,要么一起失败。

当然我们能想到的 Redis 肯定早都为你实现好了,在 Redis 2.8 的版本后,Redis 就为我们提供了一条组合命令 SET key value ex seconds nx,加锁的同时设置过期时间。

分布式锁用redis好还是zookeeper好?,第7张
图片

就好比是公司规定每人最多只能在厕所呆 2 分钟,不管释放没释放完都得出来,这样就解决了“死锁”问题。

但这样就没有问题了吗?怎么可能。

试想又一种情况,厕所门肯定只能从里面开啊,张三上完厕所后张四进去锁上门,但是外面人以为还是张三在里面,而且已经过了 3 分钟了,就直接把门给撬开了,一看里面却是张四,这就很尴尬啊。

换成 Redis 就是说比如一个业务执行时间很长,锁已经自己过期了,别人已经设置了新的锁,但是当业务执行完之后直接释放锁,就有可能是删除了别人加的锁,这不是乱套了吗。

所以在加锁时候,要设一个随机值,在删除锁时进行比对,如果是自己的锁,才删除

多说无益,烦人,直接上代码:

//基于jedis和lua脚本来实现
private static final String LOCK_SUCCESS = "OK";
private static final Long RELEASE_SUCCESS = 1L;
private static final String SET_IF_NOT_EXIST = "NX";
private static final String SET_WITH_EXPIRE_TIME = "PX";
@Override
public String acquire() {    
try {       
 // 获取锁的超时时间,超过这个时间则放弃获取锁        
long end = System.currentTimeMillis() + acquireTimeout; 
       // 随机生成一个 value       
 String requireToken = UUID.randomUUID().toString();      
  while (System.currentTimeMillis() < end) {            
String result = jedis .set(lockKey, requireToken, SET_IF_NOT_EXIST, SET_WITH_EXPIRE_TIME, expireTime);           
 if (LOCK_SUCCESS.equals(result)) {         
       return requireToken; 
           }           
 try { 
               Thread.sleep(100); 
           } catch (InterruptedException e) {   
             Thread.currentThread().interrupt();
            }  
      }   
 } catch (Exception e) {  
      log.error("acquire lock due to error", e); 
   }   
 returnnull;
}

@Override
public boolean release(String identify) {  
  if (identify == null) {
        returnfalse; 
   }   
 //通过lua脚本进行比对删除操作,保证原子性   
 String script = "if redis.call('get', KEYS[1]) == ARGV[1] then return redis.call('del', KEYS[1]) 
else return 0 end";   
 Object result = new Object();  
  try {  
      result = jedis.eval(script, Collections.singletonList(lockKey),            Collections.singletonList(identify));   
     if (RELEASE_SUCCESS.equals(result)) {
            log.info("release lock success, requestToken:{}", identify);  
          returntrue;
        } 
   } catch (Exception e) { 
       log.error("release lock due to error", e);  
  } finally { 
       if (jedis != null) {
            jedis.close();  
      }  
  }   
 log.info("release lock failed, requestToken:{}, result:{}", identify, result);    returnfalse;}

思考:加锁和释放锁的原子性可以用 lua 脚本来保证,那锁的自动续期改如何实现呢?

Redisson 实现

Redisson 顾名思义,Redis 的儿子,本质上还是 Redis 加锁,不过是对 Redis 做了很多封装,它不仅提供了一系列的分布式的 Java 常用对象,还提供了许多分布式服务。

在引入 Redisson 的依赖后,就可以直接进行调用:

<dependency>   
 <groupId>org.redisson</groupId>
    <artifactId>redisson</artifactId>
    <version>3.13.4</version>
</dependency>

先来一段 Redisson 的加锁代码:

private void test() {
    //分布式锁名  锁的粒度越细,性能越好
    RLock lock = redissonClient.getLock("test_lock");
    lock.lock(); 
   try {
        //具体业务......
    } finally {
        lock.unlock();
    }}

就是这么简单,使用方法 jdk 的 ReentrantLock 差不多,并且也支持 ReadWriteLock(读写锁)、Reentrant Lock(可重入锁)、Fair Lock(公平锁)、RedLock(红锁)等各种锁,详细可以参照redisson官方文档来查看。

分布式锁用redis好还是zookeeper好?,第8张
图片

那么 Redisson 到底有哪些优势呢?锁的自动续期(默认都是 30 秒),如果业务超长,运行期间会自动给锁续上新的 30s,不用担心业务执行时间超长而锁被自动删掉。

加锁的业务只要运行完成,就不会给当前续期,即便不手动解锁,锁默认在 30s 后删除,不会造成死锁问题。

前面也提到了锁的自动续期,我们来看看 Redisson 是如何来实现的。

先说明一下,这里主要讲的是 Redisson 中的 RLock,也就是可重入锁,有两种实现方法:

// 最常见的使用方法lock.lock();// 加锁以后10秒钟自动解锁// 无需调用unlock方法手动解锁lock.lock(10, TimeUnit.SECONDS);

而只有无参的方法是提供锁的自动续期操作的,内部使用的是“看门狗”机制,我们来看一看源码。

分布式锁用redis好还是zookeeper好?,第9张
图片
分布式锁用redis好还是zookeeper好?,第10张

不管是空参还是带参方法,它们都调用的是同一个 lock 方法,未传参的话时间传了一个 -1,而带参的方法传过去的就是实际传入的时间。

分布式锁用redis好还是zookeeper好?,第11张
继续点进 scheduleExpirationRenewal 方法:
分布式锁用redis好还是zookeeper好?,第12张
图片
点进 renewExpiration 方法:
分布式锁用redis好还是zookeeper好?,第13张
图片

总结一下,就是当我们指定锁过期时间,那么锁到时间就会自动释放。如果没有指定锁过期时间,就使用看门狗的默认时间 30s,只要占锁成功,就会启动一个定时任务,每隔 10s 给锁设置新的过期时间,时间为看门狗的默认时间,直到锁释放。

小结:虽然 lock() 有自动续锁机制,但是开发中还是推荐使用 lock(time,timeUnit),因为它省掉了整个续期带来的性能损,可以设置过期时间长一点,搭配 unlock()。

若业务执行完成,会手动释放锁,若是业务执行超时,那一般我们服务也都会设置业务超时时间,就直接报错了,报错后就会通过设置的过期时间来释放锁。

public void test() {    RLock lock = redissonClient.getLock("test_lock");    lock.lock(30, TimeUnit.SECONDS);    try {        //.......具体业务    } finally {        //手动释放锁        lock.unlock();    }}

基于 Zookeeper 来实现分布式锁

很多小伙伴都知道在分布式系统中,可以用 ZK 来做注册中心,但其实在除了做祖册中心以外,用 ZK 来做分布式锁也是很常见的一种方案。

先来看一下 ZK 中是如何创建一个节点的?ZK 中存在 create [-s] [-e] path [data] 命令,-s 为创建有序节点,-e 创建临时节点。
分布式锁用redis好还是zookeeper好?,第14张
图片

这样就创建了一个父节点并为父节点创建了一个子节点,组合命令意为创建一个临时的有序节点。

而 ZK 中分布式锁主要就是靠创建临时的顺序节点来实现的。至于为什么要用顺序节点和为什么用临时节点不用持久节点?先考虑一下,下文将作出说明。

同时还有 ZK 中如何查看节点?ZK 中 ls [-w] path 为查看节点命令,-w 为添加一个 watch(监视器),/ 为查看根节点所有节点,可以看到我们刚才所创建的节点,同时如果是跟着指定节点名字的话为查看指定节点下的子节点。
分布式锁用redis好还是zookeeper好?,第15张
图片
后面的 00000000 为 ZK 为顺序节点增加的顺序。注册监听器也是 ZK 实现分布式锁中比较重要的一个东西。
分布式锁用redis好还是zookeeper好?,第16张
图片

下面来看一下 ZK 实现分布式锁的主要流程:

  • 当第一个线程进来时会去父节点上创建一个临时的顺序节点。

  • 第二个线程进来发现锁已经被持有了,就会为当前持有锁的节点注册一个 watcher 监听器。

  • 第三个线程进来发现锁已经被持有了,因为是顺序节点的缘故,就会为上一个节点去创建一个 watcher 监听器。

  • 当第一个线程释放锁后,删除节点,由它的下一个节点去占有锁。

看到这里,聪明的小伙伴们都已经看出来顺序节点的好处了。非顺序节点的话,每进来一个线程进来都会去持有锁的节点上注册一个监听器,容易引发“羊群效应”。
分布式锁用redis好还是zookeeper好?,第17张
图片

这么大一群羊一起向你飞奔而来,不管你顶不顶得住,反正 ZK 服务器是会增大宕机的风险。

而顺序节点的话就不会,顺序节点当发现已经有线程持有锁后,会向它的上一个节点注册一个监听器,这样当持有锁的节点释放后,也只有持有锁的下一个节点可以抢到锁,相当于是排好队来执行的,降低服务器宕机风险。

至于为什么使用临时节点,和 Redis 的过期时间一个道理,就算 ZK 服务器宕机,临时节点会随着服务器的宕机而消失,避免了死锁的情况。

下面来上一段代码的实现:

public class ZooKeeperDistributedLock implements Watcher {    private ZooKeeper zk;    private String locksRoot = "/locks";    private String productId;    private String waitNode;    private String lockNode;    private CountDownLatch latch;    private CountDownLatch connectedLatch = new CountDownLatch(1);    private int sessionTimeout = 30000;    public ZooKeeperDistributedLock(String productId) {        this.productId = productId;        try {            String address = "192.168.189.131:2181,192.168.189.132:2181";            zk = new ZooKeeper(address, sessionTimeout, this);            connectedLatch.await();        } catch (IOException e) {            throw new LockException(e);        } catch (KeeperException e) {            throw new LockException(e);        } catch (InterruptedException e) {            throw new LockException(e);        }    }    public void process(WatchedEvent event) {        if (event.getState() == KeeperState.SyncConnected) {            connectedLatch.countDown();            return;        }        if (this.latch != null) {            this.latch.countDown();        }    }    public void acquireDistributedLock() {        try {            if (this.tryLock()) {                return;            } else {                waitForLock(waitNode, sessionTimeout);            }        } catch (KeeperException e) {            throw new LockException(e);        } catch (InterruptedException e) {            throw new LockException(e);        }    }    //获取锁    public boolean tryLock() {        try {        // 传入进去的locksRoot + “/” + productId        // 假设productId代表了一个商品id,比如说1        // locksRoot = locks        // /locks/10000000000,/locks/10000000001,/locks/10000000002        lockNode = zk.create(locksRoot + "/" + productId, new byte[0], ZooDefs.Ids.OPEN_ACL_UNSAFE, CreateMode.EPHEMERAL_SEQUENTIAL);        // 看看刚创建的节点是不是最小的节点        // locks:10000000000,10000000001,10000000002        List<String> locks = zk.getChildren(locksRoot, false);        Collections.sort(locks);        if(lockNode.equals(locksRoot+"/"+ locks.get(0))){            //如果是最小的节点,则表示取得锁            return true;        }        //如果不是最小的节点,找到比自己小1的节点      int previousLockIndex = -1;            for(int i = 0; i < locks.size(); i++) {        if(lockNode.equals(locksRoot + “/” + locks.get(i))) {                    previousLockIndex = i - 1;            break;        }       }       this.waitNode = locks.get(previousLockIndex);        } catch (KeeperException e) {            throw new LockException(e);        } catch (InterruptedException e) {            throw new LockException(e);        }        return false;    }    private boolean waitForLock(String waitNode, long waitTime) throws InterruptedException, KeeperException {        Stat stat = zk.exists(locksRoot + "/" + waitNode, true);        if (stat != null) {            this.latch = new CountDownLatch(1);            this.latch.await(waitTime, TimeUnit.MILLISECONDS);            this.latch = null;        }        return true;    }    //释放锁    public void unlock() {        try {            System.out.println("unlock " + lockNode);            zk.delete(lockNode, -1);            lockNode = null;            zk.close();        } catch (InterruptedException e) {            e.printStackTrace();        } catch (KeeperException e) {            e.printStackTrace();        }    }    //异常    public class LockException extends RuntimeException {        private static final long serialVersionUID = 1L;        public LockException(String e) {            super(e);        }        public LockException(Exception e) {            super(e);        }    }}

总结

既然明白了 Redis 和 ZK 分别对分布式锁的实现,那么总该有所不同的吧。没错,我都帮大家整理好了:

  • 实现方式的不同,Redis 实现为去插入一条占位数据,而 ZK 实现为去注册一个临时节点。

  • 遇到宕机情况时,Redis 需要等到过期时间到了后自动释放锁,而 ZK 因为是临时节点,在宕机时候已经是删除了节点去释放锁。

  • Redis 在没抢占到锁的情况下一般会去自旋获取锁,比较浪费性能,而 ZK 是通过注册监听器的方式获取锁,性能而言优于 Redis。

不过具体要采用哪种实现方式,还是需要具体情况具体分析,结合项目引用的技术栈来落地实现。


https://www.xamrdz.com/backend/35c1936953.html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