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后端>正文

感谢相助,突破困局!

【写在前面】

这是按下暂停键、被情绪困住的一个月,也是被“书友友们”温暖的一个月。

那些袒露曲折经历的真实,

那些饱含生命力量的话语,

那些倾听、陪伴、分享的瞬间里,

我像一个贸然闯入迷雾的小鹿,看到了光的指引,

又像一个蓬松又干渴的海绵,饮到了甘泉。

此刻略显矫情地敲下这几行字,湿了眼眶,因为这一个月我突然觉得:

这残酷的世界好温暖,

这真挚的友情好珍贵,

这难得的幸福好简单。

我在心底默念你们的名字,

感谢你们解救了一头被迷雾困住的小鹿。小鹿抖抖身上的泥土,

要乐颠颠地重新出发啦~

感谢相助,突破困局!,第1张
书友友根据我的生日推演的

我会在接下来的一年中反复体会、反复实践,以下智慧来自:Rue姐、麦田守望、叶子姐、翠平姐、耿耿、易莲姐、解子、安安、季老师、思考者、丽丽姐、孟大夫、枫晴、思齐、小燕子、杨姐姐、聆心、天云女神…

【关于工作】

1. 放慢节奏未必是坏事,一切皆是自己的选择。“努力”不等于“得到”,别人得到“光环”和“被照顾”的代价,是你不愿意为之付出的代价,那么比较就变得毫无意义了。不要急于求成,不要比较,相信自己的节奏。相信随着入职时间的延长,对于本职工作一定会越来越得心应手。初入职场不易,善待自己。

2. 拒绝“完美主义”,降低期待,活得真实。在小的纬度,我们是可以成为最优秀者。但是放大时空尺度来看,无论在工作上还是生活上,终生成为一个最优秀者,对个人的压力太大了,身心无法承受。作为新手,课程“水”一点没关系。每一个人都从是从“菜鸟”到“老司机”,从“水货”到“干货”满满的,这是真实世界的规律,作为“新手”非要用“老手”的状态要求自己,势必会掉入焦虑中无法自拔。

3. 不要自卑,不要妄自菲薄,你已经很棒了!“咨询中常常会遇到有一些这样的来访者,他们看起来很得体大方善解人意,学历突出,事业有成,如果放到人群中,我可以肯定他们属于前5%的优秀行列,但他们来咨询求助的主要目的原因是,觉得自己太糟糕,太失败了。不管客观层面别人怎么告诉他们,你已经很优秀了,他们依然会为自己没有达到自己心目中的理想状态的目标而苦恼万分…”

4. 误以为的“劣势”其实是“优势”。虽然目前的焦虑源于“孩子和工作”,但最大的优势也正是已经生完小孩了(而且还是一次性生完二胎!)。虽然目前没有强大的团队和“大腿”,但是反而获得了自我支配工作的自由和掌控感,这不正是我最想要的工作状态吗?

5.? 不要在一地鸡毛中忘了初心,舍本逐末。早一年晚一年进职称真的那么重要吗?不要被游戏规则裹挟,不要掉入“KPI陷阱”,不要沦为“工作的劳奴”,始终要记得你想要什么?要的过程中,能牺牲什么/不能牺牲什么?不要在追逐的过程中,输了底牌。只要自己和家人健康平安的生活着,无论以何种生活方式度过一生都是幸福和成功的。

6.用第一性原理去看待和处理事物,“做减法”。目标任务排序,删减。比如:和“陪伴”相比,vlog等成长记录就要居后或者委托家人。暂时放弃一些不必要的阅读,全力以赴适应新的工作。不要想FLAG的事,解决好当前主要的矛盾,就是唯一的FLAG。争取把“痛苦的累”,变成“有价值感的累”。

【关于孩子】

1. "如何让工作和生活保持balance?”贝佐斯回答他更喜欢“work-life harmony”这个说法。因为平衡就意味着严格的权衡,时间花在工作上多点还是生活多点,精力上更多应关注什么。但现实中,工作与生活不是这样严格的对立。一个人如果在工作中积极正向专注努力有成就感,这种积极作用也会使自己回到家也是个好妈妈/好妻子。一个人如果在家里感到快乐,那么也将是一个很好的员工/老板。而想要工作与生活的和谐,重要点不是时间如何分配,而是自身是否有激情参与其中,甚至工作就是生活的一部分。

2. 与其花时间在阅读育儿书籍上,不如充分打开自己的感官通道——觉察。不是关注某一件具体的事,该怎么做,怎么去纠正,不用“对和错”的视角去看待关于孩子的事,而是用心感受孩子们真实的情绪状态,识别他们隐藏在情绪背后的内在需求和诉求。这些是关于“生动的生活场景和亲密关系”的话题,而不是“冷冰冰的理论、文字和知识”。

3. 孩子成长过程中就是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也会有各种各样的“毛病”,不要怀疑是长辈带孩子养成的坏习惯,其实即使自己全职在家带孩子,成长的问题依然会“如约而至”。遇到问题坦然面对,处理好自己的情绪,不缺席不后悔。育儿反思的目的不适找到错误,内疚后悔,而是要“看见自己”,看到不懂孩子时自己多么无知,孩子的成长之路是多么不容易,而这部分恰恰是此时此刻要去成长自己的动力呢~跟孩子一起长大吧!

4.不要人为干预自然的父子链接,0-3岁保证父母关爱不缺席,早期建立的思考模式和行为习惯,将在为来显现出来(早期不付出,出来混早晚是要还的)。熟悉、固定的养育环境和养育者能帮助孩子建立安全感,亲密关系的建立靠的是“陪伴”。但“有效陪伴”才有用,只是呆在孩子身边是没有用的。因此不必纠结每日陪孩子的时间较少。“高质量陪伴2h”比濒临崩溃式或敷衍式“低质量陪伴24h”效果好太多。

【关于自己】

1. 面对不良情绪,充分体验不抗拒,它会给你意想不到的“生命厚礼”。拥抱和珍惜目前短暂困境中的不适,因为这意味超出了舒适圈和可掌控的范围,意味着自我的延展和成长。这个阶段的挣扎,是为了下个阶段的成长做准备。

2. 承认正处于无助和焦虑的情绪中(示弱),大方得体地倾诉自己就已经迈出了关键的一步,联想到国外戒酒互助会,感受到了分享互助的力量。意外的是除了我,大家都分享了自己曾经纠结苦恼的“抑郁”经历,每个人都有了一个表达情绪的出口,看见彼此”曾经的无助“,也看见了”走出困境的喜悦和成长”。但凡能平静表达出来的坎坷就说明已经过去了,已经成了自己的故事,积淀成了自己的阅历。

3. 道理都懂,状态不对时,什么都无从谈起,所以要先把状态调整回来,学会与问题平和地共处。没有什么是“无可替代”的,只是此时此刻你误以为无可替代/挤不出时间。按下暂停键,把所有的事都放下,彻底放松一下。心态好了,行为就能被理性引领,而不是被情绪裹挟困住了。考虑好了,尽管冲。尽最大的努力,赢了“牛逼”,输了“无所谓,爱谁谁”。心态不塌,天塌不下来。

4. 放下惯用的应对策略,创造点不一样的体验,让“状态”流动起来。定期宣泄,去参加活动、去见不常见面的人、去读书(从日常琐事脱身,俯视生活全貌)、去写日记(自我疏导和宣泄)、去运动(促进代谢)、去做些看起来不那么高雅的事情(游戏中互喊小喇叭,K歌…贼爽)。保持开放的心,随时关注闯入生活中的“意外”,把变量引入自己原有的生活,静静等待产生新的“化学反应”,当注意力转移到新事物上的时候,会不知不觉脱离原来“被困的状态”。

【写在后面】

天云女神告诉我,每每迷茫、焦虑和困惑时,问问自己:

“如果生命只剩下三天,会怎么选择?最让你放不下的是什么?”

答案不言自明,眼前瞬间一片明朗。

做与自己的价值观和世界观一致的事,

收获淡定平和、坚韧笃定的每一天。

把这句话做成手机壁纸,困惑时看看,问问自己。


https://www.xamrdz.com/backend/36m1926088.html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