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重声明:文章系原创首发,文责自负。
简介
《编辑部的故事》是由北京电视艺术中心制作的25集喜剧电视剧。该剧赵宝刚、金炎执导,葛优、张瞳、侯耀华、吕丽萍、吕齐、童正维等主演,于1992年播出。是当年的爆款的作品,其中很多金句都脍炙人口。
该剧描写一个叫《人间指南》的杂志编辑部里,六个性格各异却都善解人意、乐于助人的编辑之间的交流与碰撞,描写他们与社会发生联系后产生的形形色色的人生故事。
剧情
一份名为《人间指南》的刊物因内容乏味而面临停刊的局面。编辑部所有的六名工作人员心情各异:主编老陈深感力不从心,欲引咎辞职:手下最年轻的2名编辑李冬宝及戈玲打算另谋出路;老编辑刘书友和牛大姐分别认为自己是最合适的新主编;中年编辑余德利则先下手为强,直接坐进老陈的办公室内,对外自称“余主编”了。未能找到新工作的李冬宝与戈玲回心转意,拓宽思路想出很多调整刊物内容的具体方案。
最后,投票的环节最有意思,每个人都是一票。大家都有自己的算盘,还是群龙无首。最终,老陈只能重新接过领导的位置,激发和调动大家的积极性,利用大家各自的优势重整杂志,再出发。
体会
作为和《渴望》齐名的万人空巷的连续剧,当年还是非常有魅力的。对于当年上中学的我,调侃的京腔也非常新鲜。其实更重要的是不一样的视角与思维方式。
再看一遍,有了新的视角和不一样的收获。第一集开局还是非常有意思的,看到了这些内容:
1 、危机
《人间指南》杂志卖的不好,主编老陈压力很大,众编辑也都各自有自己的小算盘,年轻的余德利、李东宝、葛玲都做好了树倒猢狲散的准备,给中介提交了资料,准备着另谋高就。老陈也看到了危机,来了一个欲擒故纵,说要从编辑部内部选一个总编。引发了编辑部内部一个小地震,编辑们纷纷粉墨登场。
2、编辑的众生相
1)余德利 聪明圆滑、带有一些市井江湖习气的。虽然余德利看上去有些市侩,但其实有见地、有担当。
从经营的角度来说,属于市场型人才,社会阅历广,人缘好。野心也是最大的。老陈刚宣布了,就马上接管主编室的钥匙和电话,给人留信息也是余主编,信心满满,志在必得。
非常懂得拉选票,投各位同事所好,画大饼。
对牛大姐,学习著作可劲买,都报销;
对李东宝,摄影器材马上升级,取景就做飞机;
对刘书友,加班费都算上;
最重要的是对老陈:开车坐车一样待遇。
这真是个人精,这一通操作,如果搁在平时,估计很可能就都拿下了。
2)李冬宝。别看他其貌不扬,但微秃的脑袋里面装着前卫的思想,是编辑部里最有想法的人。
面对主编的位子,和一直惦记着的戈玲,加强个人联系是第一位的;联合起来争取一下还是有机会的,至于谁坐第一,谁做第二不重要了
3)戈玲,丽萍饰演打扮时髦、个性十足的文艺女青年。
和冬宝总是若即若离,保持合理距离,想法还是要有的,虽然不一定管用。
4)刘书友的胆小怕事的。
觉得自己的资历是最大的优势,虽然没有什么突出的成绩,优势就是稳。
5)牛大姐快人快语,疾恶如仇,就是有爱上纲上线的毛病。
自己的政策水平高是最大的优势。
3、竞争舞台
各位编辑纷纷展示自己的优势,接下来就是投票环节,最终一人一票。也就是说每个人只支持自己,前面的所有动员工作都白做了。这个很有意思,很现实。
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特别是文化人多的地方,就更有趣了。
编辑们是一群有想法的人,各自为战,关键的时候谁都不服谁,很真是。
于是大家就都有点尴尬了。
4、杂志和人员的重新定位
这个局只能老陈来收,看着一群着急出位的,但是没有威信和凝聚力的编辑们的投票结果,老陈只能出来担起责任,正确退休前完美收官了。
经过这一出,大家的能力和想法也就都出来了,对杂志和每个人都有收获。杂志通过竞选的头脑风暴重新定位和组织,各位编辑也找到了自己的价值,算是满血复活了。
皆大欢喜。
本集的金句
1、已婚男人省钱大招
余德利:你比她了解我,你听我说啊,绝就绝在这儿。当时啊,我指着一条五百多块钱的裙子就跟她说啊,要买,咱就买那个(接电话:唉,是,在,老刘你的)。那算什么呀,满大街都是。
戈玲:您爱人激动不已。
余德利:也就一眨巴眼的功夫吧,一会儿就含糊了,死乞白咧往外拉我,说太贵了。
戈玲:哎,你就就坡下驴呀。
余德利:千万可不能马上就下,当时我扒着那柜台,说,买,你嗓子不错,倘若一不留神,要是唱红了呢?好歹咱还得有身演出服啊。
戈玲:哎哟,您也真够逗的。
余德利:哎,我告诉你啊,就这一招儿,只适用于这同舟共济的夫妻,搞对象可千万别使这招啊。咳,我怎么告诉你了,我应该告诉李冬宝。
【感受】对于口袋里碎银有限的普通老百姓,能兼顾面子和里子的办法都是好办法。虽然这也说明余的套路太多了。
2、东宝向前冲
李冬宝:您这是给我使激将法,其实用不着,您想一想,我能看着这一老一少俩妇道人家手拉手地走向险象横生的仕途,袖手旁观吗?我是那种人吗?就算是非得有人往火坑里跳,他也轮不上你们,谁让咱是男的呢,是不是?不就是替大伙儿操心拿主意,替大伙儿担责任,啊,脱离群众,形单影孤地自个儿使个办公室吗?没什么了不起的。总得有人不顾个人得失堵这枪眼吧,嗯?我豁出去了。大不了让人指着后脊梁说,这小子是一领导,没出息。时为鉴臣杰,世乱识忠良。
【感受】把抢班夺权说的这么大义凛然的,也是需要一点技巧和厚颜的。不过这也是编剧的一贯的语言方式,反话正着说。
金句
01
-说别人我不敢说,反正我是真不容易。
打在胎里,就随时有可能流产;
当妈的,一口烟就可能长成畸形;
长慢了心脏缺损,长快了就六指。
好不容易扛过十个月生出来了,
不留神还得让产钳把脑袋夹扁了。
都躲过去了,
小儿麻痹、百日咳、猩红热、大脑炎还在前面等着呢。
哭起来呛奶,走起来摔跤;
摸水水烫,碰火火撩;
是个东西撞上,咱就是个半死;
钙多了不长个儿,钙少了罗圈腿。
总算混到会吃饭,能出门了,
天上下雹子,地下跑汽车,
大街小巷是个暗处就躲着坏人,
你说赶上谁不都是九死一生,
不送命也得落个残疾。
-这都是明枪,还有暗箭呢。
势利眼、冷脸子、闲言碎语、指桑骂槐,
好了遭人嫉妒,差了让人瞧不起。
忠厚,人家说你傻;
精明,人家说你奸;
冷淡了,大伙说你傲;
热情了,群众说你浪;
走在前头挨闷棍,
走到后头全没份儿,
这也叫活着?
都一样,是个人就饱经沧桑。
02
我们把卫星都送上天了,
随着遗传工程的发展,和新型材料的问世,
造一个质感、形态和人一样的东西,
我相信(不成问题),但我坚持怀疑。
我们人的缺陷、毛病,谁能学啊?
那是我们独一无二的东西。
没听说除了人,
还有第二个这么恶劣的种。
03
我看这就是人的最大弱点,
尽听好的,一说坏的马上就跳起来。
04
像你这样说自已是好人的,
一准儿是坏人!
05
你说这人吧,
饿了吧,没精神头;
吃饱了吧,更打不起精神头来。
06
什么事,但凡认了真,铁杵磨成针。
这人生不是一大苦瓜子,光苦不甜,
它也有甜,又苦又甜。
作为一个苦孩子应该自强,
应该积极地去追求才有可能苦尽甘来,
柳暗花明。
07
常言说得好,
不知过去苦哪知今日甜,
受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
皇帝轮流做,明年到我家……
对不起,我是不是又乱了?
08
大风大浪都闯过来了,
个把阴沟翻了船,
应该含笑爬起,
拍拍身子,修修小船,
继续扬帆远去才是!
09
越是得意越该有气度!
板子挨得了,香饽饽也吃得了。
2、心里没数,混啥社会?
为什么我对生人、不认识的人,
能够彬彬有礼,以诚相待;
对亲人好朋友却不能一视同仁呢?
(我)吃准了亲人好朋友不会翻脸,窝里横。
(我)还是思想麻痹了!
以为既是亲人朋友就不必设防了,
是什么样就什么样了,
结果很快就暴露了。
客气这面大旗不能丢,
丢了就出乱子。
11你平时跟人说话全这么没礼貌吗?
你对待上司也是这种态度吗?
像(你)这种盛气凌人,
不尊重别人的人,
往往都有另一面:
媚上。
12
到了一个新的环境啊,
要跟人家处得好一点儿,
干活主动点儿,多受点累。
等今后混熟了,
情况也摸清了,
再偷懒也不迟。
在单位里,
跟领导关系要搞的好一点;
跟群众的关系也要搞得好一点。
尤其是要靠拢那些落后的群众,
因为他们在单位,
往往是挺有势力的,
得罪了他们啊,
比得罪了领导的日子还难过呢。
13
这吃吃喝喝啊,有的时候也能办成大事。
(可)我实话对你们说吧,
你们这件事办得挺漂亮,但是我心里不舒服。
如果今后我们所有的事,
都必须拿到饭桌上去解决,
我看我们这个社会也太危险了。
14
你们什么时候听说过,
这文化人办文化上的事儿,
还自个儿掏钱的?
都是掏别人腰包,
有的是乐于附庸风雅的人。
15知识分子不拿钱托着,
永远也得不到别人的尊重。
16
鸡窝拴不住金凤凰,
牢笼锁不住自由人。
17
翻身,
是让你自个儿站起来,
不是骑在人家身上。
18
总说学校学不到什么东西,
哪怕毕业还是文盲,
认识了“羞耻”二字也是收获啊!
3、为情挣扎,在所难免
19
咱中国有句老话——
有情人难成眷属。
意思就是说,
真正能结婚的,
那都是找寒了心,
扛不住孤独的大男大女。
20
到今儿我都不明白,
像我这么聪明的,
打针吃药都傻不下去的人,
怎么就找不着一好人家?
现在的黄花闺女心里哭着喊着想找如意郎君,
打快仗,拜天地的有的是,
就是缺热心人给搭桥。
把自个儿发出去,
在咱中国还没有蔚然成风,
妹妹找哥泪花流的悲剧时有发生。
21
你们别管我,
让我落入不管谁的魔掌,
跳入爱谁谁的火坑吧!
22
平常好人挺多的,
怎么一找对象就不见了呢?
23
仅仅是凡人本身的需要就得再找一个凡人,
(找一个)你看着顺眼的,
不一天到晚的给你找别扭的凡人。
哎呦,这听着就够烦人的了,
咱就不能谁也不烦谁吗?
26
哪些人是不能学的?
第一,不能学老舍。
他那个北京话呀,说到家了,
你就是写得再好,
人家也只能以为老舍又写东西了,
没你什么事,
更甭说那学的不怎么地的了。
第二,不能学沈从文。
你学得太好了,
人家只能当作伪作,
收录到那个《沈从文全集》里去。
第三,不能学鲁迅。
为什么不能学,
那我就不用说了。
27
-我并不喜欢那些津津乐道的写法,
可是读者对这感兴趣啊。
你能说我格调不高吗?
-我就不同意你这个观点了啊,
部分群众存在着低级趣味的庸俗观念,
这是事实。
但是我们应该加以引导,
不能去迎合啊。
28
真实是新闻的生命,
为什么不深入采访第一手材料啊?
29
不要让愁事儿憋在肚子里的读者,
一听就能想起身残志坚的玲玲姐来。
自个儿饮恨瞒意,
一门子心地替别人分忧解难指点人生。
没有诲人不倦的使命感,
是绝想不出一个好栏目来的!
30
-“接受我的关怀,期待你的笑容。
人字的结构就是相互支撑,
走进我的视野,从此不再陌生,
人类的面孔就是爱的表情。
告诉你一个发现,你我都会感动,
世界很小,是个家庭。”
-你怎么现在也写这种甜不叽的,
是人就能看得懂的诗了?
现在不就缺这个嘛,
甜甜的、浅浅的,
谁听了都能晕,也能鼓点儿劲。
31
我认为我们现在社会非常需要真善美,
因为人人假恶丑又不太甘心。
所以那什么连续剧引起那么多坏人感动,
这里面有很多经验可以总结,
饶有趣味……
32
-爱情是美好的,
爱情里的人自然也是美好的。
当爱情真正降临时,
一个人想坏也坏不出来了,
要是人人都拥有一点爱呢?
-是啊,
那社会空气一定跟海边似的。
-人和人之间会多么和气……
-除了吃醋别的恶习一概没有了。
-所有爱情降临到所有人头上……
-可能吗?
-我对此充满信心,
起码这么想想没大错儿吧?
-想想是可以,
可你这么写到作品中就不真实了。
33裸体一旦成为艺术,便是最圣洁的。
道德一旦沦为虚伪,便是最下流的。
34
不懂诗的人才看诗,
要理解一首诗应该吟!
幕后的故事
上个世纪90年代的“北京电视剧艺术中心”创造出了很多影响了整整一代人的经典电视剧,那是一批带有理想主义情怀的主创群体,在那个年代电视剧还没有找到真正属于它的盈利模式,大家都不挣什么钱,但以郑晓龙、赵宝刚等人为首的这一代电视剧创作者们的热情却空前高涨。
在80年代末,王朔也将自己的“根据地”从小说创作转移到剧本创作,作为“第八艺术”的影像艺术让年轻人无法自拔,正经历着新思潮洗礼的中国观众更喜欢没有门槛的“大众文化”。
敏锐洞察到这一点的王朔组织起当时中国一大批优秀的作家,包括马未都、海岩、莫言、苏童、刘震云、魏人、刘恒、史铁生等等,当时这个剧给大伙的稿费是一集300块钱。
在此之前,“北京电视剧艺术中心”出品的《渴望》红遍全国,成为了中国收视率最高的电视剧,没有之一。主创人员们认为再编这些苦大仇深的情节也不可能再超过《渴望》了,不如另辟蹊径,从轻喜剧的概念上入手。
有这样强大的创作团队作为支撑,这部电视剧就有了成功的先决条件,我们常讲:剧本剧本,一剧之本。
这部剧架构了一个非常经典的人物关系设定,和一个偏向治愈系整体基调,于是《编辑部的故事》中就虚拟了一个叫做《人间指南》的编辑部,那是熬制了一锅“心灵鸡汤”,撑死一个算一个。不过那时候的鸡汤好在还是有营养有内涵的。
人物设定方面,有年轻人,就得有老同志,有男人就得有女人,有时髦的人就得有保守的人。首先要有一个牛大姐这样具有老派思想的传统女人,她有些顽固不愿意拥抱社会进步。还要有一个于德利这样一位具有经济头脑,圆滑鸡贼,带有浓重市井江湖气的中年人。
还得有一个小花旦,心地善良,但有时候却总有一些不切实际的浪漫主义幻想。男主得是个热心肠的年轻人,但有时候做事情却不怎么靠谱。他和女一号得保持着互相暧昧的关系,但又不能让他们俩好上,互相吃醋,但又都端着,拿着对方一把。就这样吊着观众们的胃口,这样的戏才好看。
最后还得有一个总编,他负责把着编辑部的整体方向,以至于不管编辑部的各位都或多或少有些缺点,但最后大是大非面前总得有个掌舵的,在出现问题的时候得有人把他们拽回来,纠正过来。
分配完任务,大家伙都回去自己写自己的,一人一集,大家伙好好过了一次集体创作的瘾,“众人拾柴火焰高”的谚语被这群人诠释得淋漓尽致。
当然,出于审核和原稿丢失的原因,大部分的剧集主要是王朔、冯小刚、马未都进行操刀。三个北京人攒出了一个真正属于北京人的电视剧。
在《编辑部的故事》中主要演员都操着地道的北京话,十分接地气,用马未都的话讲:那大概是中国第一部好好说话的电视剧。
参考:想当年|29年前王朔几乎把最后的一点才华都用在了这部载入史册的国产剧中;
文案必看41句金句台词,跟《编辑部的故事》学如何找洞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