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后端>正文

选一种姿态让自己活得无可替代

周五下午是老年大学本学期第一节瑜伽课,来上课的大概有二十多个人,相较于之前的课应该算比较多的了。新学期第一课,加之一些持观望态度的人,在朋友的热心忽悠下,兴致勃勃地来体验了。

人多就多点,关键还聒噪到根本停不下来。还真是不枉一个女人五百只鸭子的说法,也是啊二十多个女人一万多个鸭子在一起,吵吵闹闹也实属正常。只是没想到一帮奶奶辈的人,居然将开学第一课上演成了幼儿园第一天开学的样子。各种叽叽喳喳,拉拉扯扯,推推搡搡的根本不能进入状态,生生的将课延迟了二十分钟。喧闹不断,老师根本无法正常上课,有的人见了熟悉的人要聊几句,有的人是嫌自己的位置不合适,要求换位置,有的人嫌旁边的人挤了她,还有人说有人动了她的垫子,总之各种停不下来。

我是第二个到教室的学员,去的时候只有老师和一个学员姐姐,我到的时候,她已经在拿着拖把拖地了,老师在忙着调试音箱,我一进门就拿起苕帚扫起了地,扫完一遍我又打湿了一块抹布,仔细擦了一遍教室窗台,柜子等,我忙完的时候,正好前面到的姐姐也拖完了地,我们一起换了衣服,拉开垫子坐下来开始调息。一会儿大队伍的人群陆续来了,安静的教室瞬间变得喧闹起来。我和前面来的姐姐在第一排,除了用眼神和后面来的熟悉学员交流以外,一言未发,老师也是,一直在前面倒腾手机调试蓝牙。

有些人,你要说他不守规矩吧,他心里的规则比谁算得都清,嫌别人搞的卫生有问题,嫌有人动了她的东西,各种吐槽抱怨;可你要说他守规矩吧,上课迟到也就算了,来了还要大呼小叫,转头就把令行禁止扔了一地,甚至自己栽个大跟头,还要怪别人的不是。标准的双标。这种人利己而又自私。对于这样的人,我向来是敬而远之。没有底线的人,多交流除了被带偏自己,别无意义。

人年轻的时候咋乎一点,矫情一点都没什么,年岁大了还是活得踏实一点更好。“自我”是一个中性词,不是越自我就越好,也不是放下自我就很失败。适当的收敛起个性是对别人的尊重,也是自爱的表现。年岁大了最好的活法就是不盲从,不跟随,不人云亦云,做独立的自己就好。

很多人退休以后,一时无法适从,一时间找不到自己的兴趣所在,“无头苍蝇”一样,这看看,那嗅嗅。公众场合也是努力表现自己,唯恐没人关注到自己。基本上就是人云亦云,有样学样。不是跟着去跳舞,学唱歌,搓麻将,下下棋,就是找老朋友小聚闲聊。总之就喜欢挤在人群中,总以为只有在人群中才能找到自己的价值,其实不然,一个人说到底价值在于自身,在于经营好一个家,对于外面的世界,你怎么做都是个过客而已。有人的地方就有是非,尤其是女人多的地方是非更是难免。喜欢挤入人群的人往往在热闹一小阵后,会觉得更加的空虚寂寞无聊。

对于喜欢独处的人来说,无论是唱歌还是跳舞,都感觉人多嘈杂喧闹。打麻将吧,一天坐的腰酸腿困不说,输了点小钱还有点心疼,好像哪个都不是长久之计。对于我来说,独处是我从小就有的习惯,宅多久我都不会觉得无聊,之所以选择去老年大学,真的只是想学点东西,锻炼一下身体,其余的真不是我关注的。年轻时我就不是个喜欢交朋友,善于与人打交道的人,老了就更不会花心思融入人群了。

在我固执的思维里,人活着,可以没有朋友,但得有一个精神支撑,才会让自己的生活过得有乐趣,有意思,有意义,有价值,才能激发自己对生活的热爱。

其实,我心里是清楚的当融入到团体或圈子时,实际上是从之前单位的人际圈又跳进了另一个人际圈。而这个圈子里,要接触的人并不见得比单位的人简单。一群陌生的,互相不熟悉,不了解的人在一起,说话做事岂不是更要谨言慎行。这也是我不喜欢在群体中发言和表现自己的一大理由。

每个圈子人的品性都有差别,不同的人,各种品行的都有,一个人要想长久在圈子里混,就得熟悉,适应。让自己不断陷进复杂的人际圈子里怎么能活舒心呢?好不容易从职场,名利场的人际圈退出来,又马上被社会上的圈子绑定,若自己再不是那种圆滑世故的人,有可能会让自己从一个江湖陷入另一个陌生的江湖里。

当然,人群喧闹,怎么做还在于自己。就看你自己的情商和承受力了,年岁大了,虽说因为玩乐在一起,但名利争执也少不了,有人的地方就有矛盾,这个与年龄关系不大。

人到晚年,生活要做减法,减少和一些摸不着脾气性格的人交往。很多人曾向往过陶渊明“采撷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田园归隐生活。但有几个人了解陶公之所以选择浪漫洒脱的田园生活,其实是因为受不了官场的察言观色,谨言慎行,阿谀奉承,这样的处境让他烦恼不堪,打心眼里厌恶,所以才辞官归隐。而现如今的人,有几个能做到陶公的洒脱淡然呢?

人这一生,短短几十年,看别人的脸色行事,势必就得为了顾全大局或者成全他人,而委屈自己。久而久之,身累心更累。不论职场还是团体,大同小异,都要有这样的困扰。当你退出那些困扰你的圈子,才能真的体会到如释重负的感觉。

人老了,好不容易熬到退休,熬到了经济自由,不用看人脸色求生存的年龄,又何必再把自己陷进群体中呢?当然,有的人内心强大,在人际关系中游刃有余,且喜欢那种被人呼来唤去,或者被人围拢追随的感觉,这样的人,可以享受众乐乐。如果你是那种没能力驾驭复杂关系,或者不屑于那些关系的人,与其在复杂多变的环境里浪费时间,不如在自己的世界里,享受淡泊宁静。

大多数人都有从众心理,啥事都愿意随大流。大多人到了一个新的群体里,本来有自己思维的一个人,但是听大家你一言,他一语的,就会觉得人家说得挺有道理。于是,就开始慢慢的否定自己的想法,六神无主般茫茫然,不知所措了。岁数大了,与其惶惶然的活着,倒不如有自己独立的思想和见解,哪怕被别人误以为你很“各色”,也要保持自己的头脑清醒。不盲从别人的“喜欢”,不跟随别人的“行动”,有自己的主张,会独处,会自醒,也是很不错的选择和享受。

身在群体,就得有集体观念,有团队精神,就会被制约,自由被限制,时间也受到控制,那不等于困住自己,委屈自己嘛。老了,不求曲高众和,学会自私一点,自惜一点,自我一些。学会做减法,不和身边的人过成一样,压力就会少很多,生活就会舒缓很多,轻松自在很多,才能真正回归到自己的世界里。

春节时,流行起了“断亲潮”,拜年成了一种形式。甚至有的年轻人很拒绝过年时亲人间的相聚。现在流行找搭子,干什么都去网上找搭子,不在身边熟悉的人中去找,宁可和网上的陌生人一起搭伴,宁可找搭子,也不走亲戚。人和人之间的关系越来越疏远,越来越抗拒接近。这样的变化,我不知是现在的年轻人,都厌烦了俗世生活多年的传统模式,淡漠了人和人交往的许多凡俗礼节,还是活得越来越人间清醒了。

我们这代人,大多前半生循规蹈矩惯了,很多行为意识都是随大流,老观念。反之,就是有点不懂规矩,有失礼节。大多人年轻时不知道自己想要的生活是什么,一切都顺从命运的安排,几乎没有主动权,没有自我意识觉醒。从这个角度而言,现在的年轻人,比曾经的我们活得明白。

好在岁月终究会教会你很多事,看淡也看透。人生过半,社交“断舍离”成了人生的必然,懂得了不把宝贵的时间浪费在驾驭不了的感情和毫无意义的事情上。年纪大了,经不起敷衍,只喜欢有结果的事,和说话算数的人。既不自作多情,也不能故作无情,守着一颗清净心,过好自己的小日子。追不上的不追,装不下的丢掉,看不惯的删除,不喜欢的拉黑。做自己想做的事,见想见的人。把心态调整好,把生活安排好。

闲时多看书,闷了就去赏风景,书可以疗愈解困,风景可以赏心悦目。还可以冥想,听音乐,安安静静做美食。只要你热爱,生活处处有精彩。练就强大的内心,就不会感到孤独。活的通透就会简单,无病无痛就是顺遂,生活看似纷繁复杂,只要活得轻松自在,就是舒心,把生活过成自己喜欢的样子,就是王道。

时光的雕琢,岁月的历练,终于拥有一颗宠辱不惊的心。活得淡定从容,既不会沉溺孤独,更不会一蹶不振。往事随风去,未来皆可期,选一种姿态让自己活得无可替代。


https://www.xamrdz.com/backend/3hh1937111.html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