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后端>正文

养育孩子22问答

? ? ? 《真希望我父母读过这本书》

养育孩子22问答,第1张

? ? ? 最开始链接到这本书,是年糕妈妈李丹阳在视频号里推荐这本书,依稀记得她推荐这本书的点是你对自己孩子的教养方式,有没有想过无意识中模仿了你的父母对待你的方式。

? ? ? 记得当时读过张文质老师的《奶蜜盐》不久,对“生物疤痕”有模糊的理解。再翻开这本书,却不得不惊叹是遇到了宝藏。下面我将书中对我认知影响较大的几点以问题的方式加以整理

1、我讨厌长辈用“吼叫”或者“暴力”的方式带娃,为何自己有的时候却如出一辙?

因为我们婴幼儿时期获得的就是这样的亲子教养方式。如果我不反思自己是如何成长,以及上一辈在我们身上留下的影响,有一天你会赫然发现,那些经历会冷不防地跳出来,给你一记回马枪。比如,你一张嘴发现说出来的话竟然跟你妈如出一辙。

2、当你对孩子正在做的事感到愤怒时,孩子是不是真的做错了什么事?

这真的不一定,当我们有情绪反应(恐慌、恼怒等),很容易做出判断或假设。比如,孩子冲你发火,你会假设他在跟你对抗。你没有意识到,孩子的行为可能触发你过去的绝望、渴望、孤独等,所以不知不觉中,你挑了一个简单的做法:你不去试图理解孩子的感受,而是直接发飙,或陷入沮丧,或开始恐慌。

3、我的情绪来自何处?我该如何处理?

下次孩子又令你发火,停下来问自己当下的情境是孩子造成的吗?即使孩子确实有问题,需要我们指引,你在气头上指引孩子也没有多大意义,这个时候不管你给出任何指引,孩子只能感受到你的愤怒。思考自己第一次有这样情绪反应是什么时候,你会发现其实积习已久,早已养成习惯,很多时候与当下的情境无关。

4、如何表扬孩子?

赞赏孩子的努力,描述你看到的东西与感受,并鼓励孩子,你不要做任何评判。描述你的观察,并发现一些具体的特质给予称赞,远比“干得好”“太棒了”之类的笼统评语更鼓舞人心,也远比批评很实用。

5、单亲家庭对孩子的成长全是坏处?

家庭结构本身对孩子的认知或情感发展几乎没有什么影响。单亲家庭不背孩子成长的黑锅。相反,无论是双亲还是单亲家庭,父母相处融洽才是养育快乐孩子的重要因素。即使两位家长分居,只要你以尊重的方式提到对方,那就不会对孩子有负面影响,你们互相欣赏彼此的优点,而不是总强调对方的缺点。而现实情况是这很难。

6、争论时的经验法则是什么?

使用“我陈述句”,而不是用“你陈述句”。比如,你可以说:“你刷手机时,都不回我的话,我觉得很受伤。”而不是说:“你刷手机时,都不理我。”使用“我陈述句”,承认自己的感受,了解及承认对方的感受,通常是处理家中无可避免的分歧的最好方法。这样做会增强孩子的安全感,减少家人间的怨恨。人们大多不喜欢被别人定型或归类,尤其是负面的类型。如果你只是描述你听到的或看到的东西给你的感受,你是在讨论自己,这样对方就比较容易听进去。

7、对孩子来说和你相处过程中最重要的是什么?

去在乎他的感受,而不是处理问题的方法。对每个人来说都是如此,无论孩子或成人。当我们感觉不好时,我们不需要被治愈,我们想要的只是有人感同身受,而不是被当成问题来处理,我们希望有人理解我们的感受,这样我们就不会陷入孤立无援的境地。

8、孩子跟你说床底下有怪物,你该如何回应?

与其马上否定床底下有怪物这种说法,不如说出怪物代表的感觉。如:你好像很害怕,能讲给我听听吗?我们来编一个怪物的故事吧!这个例子告诉我们重要的是保持和孩子沟通渠道的畅通。如果你告诉孩子他在胡闹,借此否定他的说辞,他不仅以后再也不会跟你做这类“胡闹”沟通,长此以往,连其他你觉得不算“胡闹”的沟通也会从此消失。长大了,你们之间也就没有了有效沟通。

9、你和孩子之间最重要的幸福是什么?

最重要的幸福和成为最聪明、最富有、最耀眼的人无关,而是和亲子关系的质量有关。而好的亲子关系有个秘诀:每当孩子想跟我们分享东西,或者期待我的关注时,或是感到不开心的时候,试着描述他当下的感受。不要否认他的感受,而是确认他的感受,不要反应过度。

10、孩子伤心时用转移注意力有用吗?

有些家长很喜欢用“转移注意力”这种方法,使孩子不去想他们正在经历的事情。这是家长常用的招数,但通常无效,因为转移注意力只是一种把戏。从长远来看,操纵孩子并不能帮孩子培养快乐的能力,转移注意力这种方法感觉并不真诚,而是一种操纵手段,那对孩子的智慧也是一种侮辱。陪在孩子身边,关注他,也关注你自己的不安。给予孩子关怀,但不要反应过度,不要分散孩子们的注意力,或刻意压抑他们的感受,或说他们的感受不真实。

11、婴儿睡觉不抱睡就哭闹,千万不要哄,会惯坏?

对婴儿来说,什么都是第一次,是新鲜的,如果婴儿对世界的第一印象是一个安全舒适有归属感的地方,会生活的比较轻松,这种感觉会延续。

如果在襁褓时期你对亲密关系与食物的需求通常都能获得满足,长大后,你更容易有这种满足感。如果你小时候不是自然而然地获得回应,当你为人父母,被迫聆听强迫性的呼喊并作出回应时,那会勾起你以前受到忽略的感觉。那些记忆可能在意想不到的时候突然冒出来纠缠你。

12、当你沉迷于手机时会发生什么?

如果你长时间在孩子面前刷手机或查看电邮。这样做不仅剥夺了亲子接触的时间,也会让孩子感到空虚。这不是夸大其辞,那种空虚可能使人日后对某种东西上瘾,以阻止那种遭到忽略的空虚感再来纠缠他们。人在孤立的状态下无法正常成长,人需要真正的人际接触。

13、孩子会影响父母吗?

一些育儿理念认为,婴儿对父母的影响很小是好事。但是,通过操纵婴儿使婴儿尽量不要对你产生影响,那是不人道的。你需要让孩子影响你。如果没有这样做,孩子必须过度调试才会产生归属感,那会使他们失去自我意识及一些人性。

14、如何培养孩子幸福快乐的能力?

积极关注孩子绝对不会浪费心力。劳师动众或倾尽所有(去主题乐园,送贵重礼物,开生日派对)。这些事情可能很美好,但更重要的是日常互动,日常互动的细节让双方都尽可能感到满意。也帮孩子培养了幸福快乐的能力?

15、育儿的意义是什么?

我的照顾、尊重与关注,是对孩子及亲子关系的一种投资。我们养成倾听的习惯,并让孩子影响我们时,亲子教养会变得很有意义,当你投入心力帮孩子感觉他与你相连,也与他从事的活动或你们从事的活动相连时,你就是在培养他的稳定情绪。

16、孩子玩具越多越好?

孩子就像成年人一样,一旦选择太多,就会不知所措,不知从何选起。

17、孩子习惯用行为表达意愿吗?

是的,甚至很多大人也不会用语言表达意愿。所有的行为都是沟通,所以在行为的背后,你会发现感受。一旦你找到特定行为背后的感受,并发挥同理心,就可以把那种感受表达出来,协助孩子用语言表达自己,需要家长长期示范。引导孩子用语言表达需求是一项长期的工程。

18、孩子的某一个行为预示着未来吗?

孩子的一切行为几乎都是阶段性的。所以,不管你现在的处理方式看起来多怪,请以当下的可行做法为优先选择。

19、如何快速有效的从孩子角度来思考问题?解决亲子矛盾?

试着从孩子角度写一封信给你自己,写下来可以帮助你进入孩子的思维模式,也可以帮你更清楚地知道如何度过更平静的亲子时间。

20、幼儿搞破坏是故意的吗?

幼儿还没有故意搞破坏的能力,他们只是在做自己,而不是故意捣乱,婴幼儿的行为举止就是他们的感受,他们还没有学会观察自己的感受,还不懂得自己想要什么并提出要求,他们需要大人帮助他们学会用语言来表达意愿。

21、孩子撒谎了怎么办?

孩子对我们撒谎时,身为家长,我们的任务就是不要对此大惊小怪。每个孩子都会撒谎,大人也是如此,我们不应该把孩子撒谎当成罪大恶极的事。孩子撒谎往往是因为生活中的成年人无法冷静地看待真相,无法对真相不加评判,有些孩子撒谎是为了摆脱麻烦。当然,这一切都必须在法律和道德限定之内。本书讨论的撒谎是生活中的小事。

我们越常用语言来表达我们的感受和孩子的感受时,孩子就越不需要以撒谎的方式来传达真实的情绪,这需要多年的学习。

相反,以严厉的道德管教方式来处理说谎,并不会使孩子变得更诚实。事实上,研究显示,那会导致孩子更擅长说谎。

22、每个人都需要界限吗?

是的,以某种架构来支撑生活和学习他人一起生活,孩子也不例外,但是我们应该界定自己而不是孩子。具体方法是:表述时,以我为主语,说话要冷静、温和、坚定,而且要说到做到,始终如一。可以把孩子看做房客的身份,更容易切换。

以上就是我梳理的本书比较重要的点,但是回想起来,印象最深刻的还是两点:对孩子保持绝对的真诚和发挥语言的效用。

以本书最后的一段话作为总结:养儿育女意味着,孩子还小时,你是家长;接着,你和孩子都是成年人;最后,你可能在成年子女眼中变成小孩。如果我们可以灵活演绎这些角色,每个人都能过得更轻松。


https://www.xamrdz.com/backend/3n31938404.html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