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过去的2021里,在我院重症康复团队的努力下,许多气切患者成功拔除了气切套管,期间也出现了各类情况如气管食管瘘的出现、拔管后气切口难愈合、高位截瘫患者呼吸力学改变后咳嗽无力以及意识障碍患者。有几例至今令我印象深刻,有借此总结分享这些病例心得与体会。
1
病例一
患者后期出现气管食管瘘
高龄患者,在外院ICU机械通气32天后脱机未拔管转入我科,转入时神志清醒、感染指标高且多重耐药、血小板低凝血功能差。入院后可从气切套管吸引出刚经鼻胃管进食的食物,排除误吸的情况后,怀疑为气管食管瘘,予CT、气管镜、胃镜检查。
评估
◇咳嗽咳痰情况:患者咳黄浓痰,咳嗽能力SCSS3分、痰液分度Ⅲ度,每日大量痰(≥150ml);
◇吞咽功能:洼田饮水实验3级、唾液反复吞咽试验异常,蓝色染料异常;
◇吸气肌功能:彩超提示双侧膈肌运动减弱
◇肌力mrc:双下肢肌群2+,上肢肌群3级
治疗
◇治疗的重点在于根据药敏实验加强抗感染,利用气管镜、负压吸引以及手法加强气道廓清。
◇用力哈气训练30次;咀嚼训练30次;反复唾液吞咽训练10次;床上踏车10min(强度为靶心率范围)。2组/天,床上拉伸起坐5次。
心得与体会
◇此患者为多重耐药患者,主要感染难控制,因此机械通气时间较长,此外也存在吞咽功能障碍,为防止误吸的发生,气囊长时间处于充气状态,而气囊长时间的压迫容易使气管供血不畅,从而引发气管壁的溃烂出血,入院后怀疑患者有气管食管瘘。因此对于人工气道的患者,一方面要关注患者的气道自我保护功能(自主咳嗽能力、吞咽功能),更需要气囊压力的管理,压力过低容易引起误吸,压力过高容易损伤气管,指南建议气囊压力维持在25-30cmH2O。
2
病例二
拔管后切口难愈合
患者简介
曾某,尘肺、COPD患者,因急性呼吸衰竭性气管插管机械辅助通气,后气管切开后经经医护技临床诊治、呼吸重症康复治疗,患者病情逐渐好转,顺利进入拔管流程成功拔管,但拔管后1月余因营养状态差,分泌物多切口一直不愈!
评估
◇症状评估:CAT 37,mMRC 4;
◇吞咽功能:洼田饮水实验无法评、唾液反复吞咽实验吞咽间隔较长,受气囊影响?(疑似吞咽功能障碍);
◇营养评估:白蛋白:27.1 g/L,血红蛋白:119 g/L,NRS2002:5分(2、3、0),存在影响风险;
◇肌力评估:上肢肌群≥3级(可抗重力);下肢肌群≈2级(不可抗重力活动);
◇情绪心理:SAS:56.25(中度焦虑);SDS正常
治疗
◇临床加强抗感染治疗(先后予以美罗培南,头孢哌酮钠舒巴坦钠,莫西沙星)、优化疼痛评估管理(BPS)、加强营养;
◇康复方面痰液管理(CPT+气管镜)、体位管理(侧卧/仰卧双下肢屈曲位)、吞咽功能训练(咀嚼训练、唾液反复吞咽训练)、语音训练(佩戴说话瓣膜)、呼吸肌功能训练(调整触发灵敏度、体外膈肌起搏器、深呼吸/反复喘息训练)、早期活动;
◇护理方面气囊压力管理(25~30cmH2O)、适当湿化(灭菌水、保持痰液分度‖度)、痰液吸引(按需)。
心得与体会
◇此例患者肺部情况较差(尘肺+COPD),慢性消耗性疾病导致患者长期营养不良,加之患者感染应激后高代谢,营养不良状态进一步加剧,因此在进入拔管程序后虽顺利拔除气切套管,但切口由于气道持续的粘液分泌以及营养不良愈合缓慢,指南上常规的做法是或者清理气切口肉芽组织后重新切开,在经过我科团队谨慎考虑后,尝试用双料喉风散+康复新液一天2次换药后伤口愈合良好!
3
病例三
拔管前气管镜下声门麻痹
患者简介
蓝某,尘肺患者,因急性呼吸衰竭,并逐渐出现意识昏迷建立人工气道予机械辅助通气,早期呼吸重症康复治疗。
评估与治疗
◇在经过综合诊治后(康复方面佩戴语音阀后自主咳嗽训练,反复唾液吞咽训练+吞咽刺激;从床上的哑铃+拱桥运动+踝泵运动→床边的站立+床边踏车→助行器步行 +自主步行)后快速进入拔管程序,即患者精神状态尚可、气管镜下上呼吸道通畅、咳嗽能力、吞咽功能恢复良好,但气管镜下观察到声带麻痹,团队综合评估后依旧选择拔除气切套管!
心得与体会
◇在气管切开前患者通常会进行一段时间的气管插管机械通气,而气管插管拔管后常发生声门功能异常和声带的持久损伤(通常多见于女性和安放大管径气管插管者),拔管后易发生误吸。此患者由于气管插管后的声带麻痹,但患者咳嗽反射、咳嗽能力(SCSS5分)以及蓝色染料实验结果正常,误吸风险较小,因此决定拔管。拔管后继续加强声带的刺激!
4
病例四
脊髓损伤后呼吸力学改变患者拔管
患者简介
◇患者谢某在广东某市车祸行手术治疗,但术后预后差;遂转至广州某三甲医院ICU就诊,期间因严重脓毒症,感染控制不住于1月27日行大腿截肢术。后持续高烧、躯体及四肢逐渐无力,诊断为①肺栓塞、②脓毒症、③MODS、④ICU-AW、⑤吉兰-巴雷综合征、⑥脑梗死(脑桥)、⑦左大腿截肢术后、⑧右侧股骨骨折术后、⑨骶尾部Ⅳ压疮。
评估
◇意识状态评估:GCS:E4VTM1 ?S5Q:5 分 RASS:0
◇呼吸功能评估:胸腹联合呼吸,胸廓活动度正常
◇咳嗽相关能力:半定量咳嗽SCSS2分,黄色浓痰 III度 听诊双肺大量湿罗音
◇吞咽与功能评估:洼田饮水试验3级,染色实验提示有误吸风险?? 因气切管患者无法言语
◇运动功能评估:四肢瘫,MRC0分;感觉功能:踝关节以下感觉丧失
◇营养状况:NRS2002 评分3分, 患者经鼻空肠管营养液滴注。
治疗
◇控制感染,气道廓清治疗
①根据药敏结果予利奈唑胺+硫酸粘菌素抗感染(金黄色葡萄球菌、鲍曼不动杆菌、肺炎克雷伯菌)
②体位管理:平时平卧位床头抬高15o,被动翻身Q2h
③通过腹部功能性电刺激增加腹肌功能(30min/bid)
④辅助排痰:CPT(Q2h)+气管镜+负压吸引(按需)
◇人工气道管理
①气道湿化(经气切口灭菌水持续湿化,维持痰液分度在‖o)
②通常将气囊压保持在30cmH20,进食半小时后气囊放气(时间逐渐延长)
◇呼吸训练
①体外膈肌起搏刺激(30min/Bid)
②深呼吸训练(30次/Qd)
③腹肌功能性电刺激(30min/Bid)详细内容可参考
心得与体会
◇与常规气切患者一样,拔管前主要改善患者气道自我保护能力(咳嗽能力、吞咽能力),但此患者四肢及躯体肌力因为MODS、吉兰巴雷综合征呈脊髓损伤样改变,咳嗽力量力量差,因此加强咳嗽力量为当务之急,因患者四肢瘫难以主动训练,我们团队采用腹肌功能性电刺激的方法被动刺激腹肌,临床效果良好。
5
病例五
意识障碍患者拔除气切套管
患者简介
◇患者徐某,61岁女性,意识不清伴四肢瘫痪五月余。患者于五月中旬突发脑梗塞,在当地医院多次溶栓手术取栓治疗,因病情加重转入ICU行气管切开。
初步诊断:1.去皮质状态? 2.肺部阴影? 3.脑梗死恢复期? 4. 2型糖尿病? 5.高脂血症? 6.营养不良
评估与治疗
◇经评估患者存在:意识障碍(意识状态评估:GCS:E2V2M4 S5Q:1分),留置气切管、胃管、尿管,四肢呈痉挛性瘫痪,吞咽障碍等;
◇训练方面佩戴语音阀情况下进行呼吸训练→循序渐进试堵管 →更换成金属套管 →堵管
心得与体会
◇此患者为脑卒中后意识障碍患者,在常规的拔管程序中,良好的意识状态是拔管的前提条件之一,但查阅相关循证证据后发现当①当意识水平依据格拉斯高昏迷指数(Glasgow
Coma Scale,GCS)评分≥8 分,可尝试拔管,当得分始终小于8分时,意识水平被认为不足以保护气道;②CRS-R子量表运动项中,3
分项是无反应觉醒综合征(unresponsive wakefulness、UWS)和微意识状态(minimally conscious
state,MCS) 区分项 ,因此将≥3分患者分为意识较好级别,将<3分患者分为意识较差级别。此患者咳嗽反射以及咳嗽力量尚可,吞咽方面经鼻胃管进食,试堵管48小时无明显不适(无呕吐、大汗、痰堵、呼吸做功增加以及血气分析正常)。遂予以拔管。详细标准可参考
6
拔管流程及标准
拔管流程
◇一旦患者能够耐受气切口面罩给氧后,就必须确定上呼吸道(即声门、声带和声门下间隙)是否通畅,通过完全气囊放气,并将戴手套的手指放在气管造口管开口上,使空气通过上呼吸道和声带,可以无创检查上呼吸道并使患者发声。如果患者不能发声、喘鸣或呼吸困难,或表现出任何呼吸窘迫,建议对气道(包括声带和声门下间隙)进行彻底的内窥镜检查。对于能耐受上述气切套管试堵管的自主呼吸患者,另外重要的是需要监测患者堵管前后的血气、呼吸做功情况变化等。
常规拔管前需要达到的标准
常规的拔管前需要达到①良好的精神状态②稳定的临床症状,如血流动力学、无发热、败血症或活动性感染以及PaCO2<60
mmHg③有效咳嗽④适当的分泌物(建议痰液分度<Ⅲ°)⑤内窥镜检查正常或显示狭窄病变占气道的<30%⑥通过呕吐反射、蓝色染料和荧光透视评估吞咽正常⑦最大呼气压力>40cmH2O。拔管后,患者需要密切监测,以确定是否有气道损害的迹象。
◇对于意识障碍患者①当意识水平依据格拉斯高昏迷指数(Glasgow
Coma Scale,GCS)评分≥8 分;②CRS-R子量表运动项中,3 分项是无反应觉醒综合征(unresponsive
wakefulness、UWS)和微意识状态(minimally conscious state,MCS) 区分项
,因此将≥3分,可尝试进入拔管流程。